农村养老保险的论文,从社会学视角探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

有趣 6 0

农村养老保险的论文,从社会学视角探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

一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

农村养老保险的论文,从社会学视角探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

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,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也不例外。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,据统计,截至2020年末,我国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已达1.29亿人,占农村总人口的18.3%,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数量已达3281万人,占农村总人口的4.7%。预计到2030年,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将达到1.70亿人,占农村总人口的23.8%,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5700万人,占农村总人口的8.2%。

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带来了一系列挑战。首先,农村老年人口增加,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增加,而缴纳养老金的人数减少,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,基金压力不断加大。其次,农村老年人口中,高龄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,高龄老年人口的医疗护理需求较大,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。第三,农村老年人口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,很多老年人口没有参加过农村养老保险,或者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较少,导致其领取的养老金水平较低,难以维持基本生活。第四,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参与度较低,很多老年人口缺乏养老知识和技能,难以享受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的各项服务。

二、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

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。首先,人口老龄化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。一方面,随着农村老年人口的增加,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不断增加,另一方面,由于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,缴纳养老金的人数减少,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减少。此外,高龄老年人口的医疗护理需求较大,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。其次,人口老龄化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下降。由于农村老年人口中,高龄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,而高龄老年人口的医疗护理需求较大,因此,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高龄老年人口的倾斜性越来越明显。这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下降,年轻人口缴纳的养老金更多,而领取的养老金更少。第三,人口老龄化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下降。由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失衡,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如果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不进行改革,那么,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将很快枯竭,农村老年人口将面临着无养老金可领的局面。

三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建议

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带来的挑战,需要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。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:建立多层次、多支柱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,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,确保农村老年人口能够安享晚年。具体而言,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
1.扩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。目前,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还比较窄,很多农村老年人口没有参加过农村养老保险,或者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较少。因此,需要扩大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覆盖面,将所有农村户籍老年人口纳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,并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费的缴纳标准。

2.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。目前,农村养老金水平还比较低,难以维持农村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。因此,需要提高农村养老金水平,确保农村老年人口能够安享晚年。可以采取提高农村养老保险费的缴纳标准、提高农村养老金的计发基数等措施来提高农村养老金水平。

3.建立多层次、多支柱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。目前,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还是单层次、单支柱的,这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抗风险能力较弱。因此,需要建立多层次、多支柱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,包括基本养老保险、职业年金、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等,以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抗风险能力。

4.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管和服务。目前,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管和服务还比较薄弱,这导致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着一定的漏洞,损害了农村老年人口的利益。因此,需要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监管和服务,确保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平稳运行,农村老年人口能够享受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的各项服务。